在埃塞俄比亚的传说中,伊斯兰教苏菲派的伊玛目寻求永恒时,发现了卡塔叶。受此传说的启发,本片带领观众进入哈勒尔高地,体验古老的卡塔叶仪式,展开一段神秘的精神之旅。卡塔叶具有刺激神经的效用,几个世纪以来,苏菲派穆斯林依靠咀嚼这种绿叶来进行宗教冥想。它也是埃塞俄比亚利润最高的经济作物。本片以卡塔叶的交易为纽带,串起一个个私密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走近那些在政府暴力压迫下,对卡塔叶上瘾并冒险越境的人们。本片也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进入被专制政权追捕的年轻人的梦。
继《与龙同行》和《与野兽同行》之后,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这套史诗式作品,揭示几亿年前的进化历程 - 牠们都是最古怪,最凶猛和最成功的动物。以最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研究,让我们亲眼目睹这些既真实,又古怪精奇的恐怖生物。从早期的奇虾,海纳皮冬翼犬——第一只水陆两栖动物,这全因牠要避开五米长的食肉鱼追捕。...
An inside look at the parental outsourcing business for the super wealthy
人口普查最受关注的,或许总是人均收入、房屋供应等与经济价值挂勾的数字,却从不问大众一句︰「你快乐吗?」这个看似充满哲学性的问题,在不丹却是个公共政策议题。当世界都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决定国家发展,不丹政府发明了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量)来将幸福量化,并以此制定公共政策。本片追踪两名「幸福调查员」,走访不丹群山,调查国民的幸福指数。在这个曾经号称世上最快乐国度叩问幸福的真谛—在快乐为本的国家生活是否真的可以一直快乐?纪录片在多个国际影展中大放异彩,吸引世界各地的观众反思追寻幸福生活的意义。
2019年5月,几十位作家来到山西汾阳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在这里谈论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影片以此为序曲,交响乐般地以18个章节讲述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一起,重新注视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让影片成为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
精酿啤酒的故事通过一位梦想开设自己的酿酒厂的纽约年轻律师和一位试图通过啤酒大师考试的密尔沃基啤酒教育者来讲述。
Six girls living along the Amazon, Nile, Mississippi, Danube, Ganges, and Yangtze rivers learn about water and sustainability and use their newfound education to protect their communities and homes.
这部细腻的纪录片跟随拍摄摇滚明星阿提瓦拉·孔马莱,讲述了他2017 年在泰国进行的富有历史意义的2215 公里慈善长跑
该片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担任总导演,此前他的《俺爹俺娘》和《亲吻春天——俺和俺的地震孤儿》系列曾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俺爹俺娘》系列曾感动了无数儿女。 这一次《乡村里的中国》焦波仍然把镜头对准了其老家——山东淄博,不过拍的不再是自己出生的村庄,而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 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和他的摄制组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村里一共有167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168户。”而焦波的摄制组,除了他一个人年龄较大(接近60岁),其它四名主创的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所以我们这个片子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而且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展现的,我相信也会受到年轻人喜欢。...
坦诚而亲身地洞察世界著名街头艺术家安东尼·利斯特的崛起历程,了解他挑战保守的澳大利亚,同时也与自己的恶魔作斗争。